 |
 |
|
 |
 |
 |
全国三农书画研究院
联 系 人:毛院长
电 话:010-65133322-5415
热线电话: 173 0103 6951
邮编:100010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国务院46号院综合楼
|
 |
 |
|
 |
 |
推荐藏品 |
|
 |
 |
|
发布时间:2015/12/2 浏览次数:2631 |
□正书
亦称“楷书”“正楷”“真书”。字体名。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,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。始于汉末,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。笔画平整,形体方正,故名。《宣和书谱》称:“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,始以隶字作楷法。所谓楷法者,今之正书也。人既便之,世遂行焉。于是西汉之末,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。降及三国锺繇,乃有《贺克捷表》,备尽法度,为正书之祖,晋王羲之作《乐毅论》、《黄庭经》,一出于世,遂为今昔不赀之宝。”
□楷书
即“正书”。
□正楷
即“正书”。
□真书
即“正书”。
□行书
亦称“行押书”。书体名。相传为汉末刘德升所创。行书一般在楷书形体的基础上,作流畅便捷的书写,既不象草书纵放难辨,又较楷书生动简便,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。书写行书湏行笔而不停,著纸而不刻,轻转而重按,如水流云行,无少间断,永存乎生意也。南宋姜夔认为行书“以笔老为贵,少有误失,亦可晖映。所贵浓纤间出,血脉相连,筋骨老健,风神洒落,姿态俱备。” |
|
|
|
|
|
 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