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馆共同主办的“写山——李一摩崖书法展”将于2020年11月3日至12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。此次展览将展出李一先生创作的曲阜石门山摩崖、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、青州南陀山摩崖的拓片,以及自作诗词、联语、题跋等作品,集中呈现李一近三年来的写山创作成果和日常书写状态。
“就山而凿之曰摩崖。”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在天然石壁上的摩刻,包括岩画、造像和文字。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在天然石壁上的石刻文字。摩崖石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,其起源于远古,盛行于北朝,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民国连绵不绝,是古代石刻书法中的重要类别。
中国名山众多,大山是人们生活来源和精神栖居之地,适宜的摩崖石刻集人文精神与大自然景色于一体,犹如画龙点晴之笔,映照苍天,使自然生态空间充满文化气息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,适宜的摩崖石刻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结晶,是绿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。在建设生态文明,绿色发展的当下,写刻当代摩崖是时代的需要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李一的“写山”即是近年来非常优秀的将书法艺术与山川自然相统一的创作尝试。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李一三山摩崖创作的成果。
自2017年开始,李一先生应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邀请,先后书写了曲阜石门山摩崖、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和青州南陀山摩崖。曲阜石门山、重庆南山、青州南陀山分别是儒家、道家、佛家之山,李一通过前期细致考察,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,拣选出适宜的崖壁进行书刻。同时,他精心创作书写文本,选择与之相适宜的书体和书写规模。其中,在曲阜石门山摩崖书写《追和孔尚任七律诗》,在青州南陀山摩崖书写《南陀行纪》,在重庆老君洞摩崖书写《道铭》,皆为李一先生对儒释道文化的独特感悟,独具追寻与弘扬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层意义。李一书法诸体兼擅,尤精章草,远溯秦汉简牍,近取王蘧常、于右任,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。其于前两山以章草为主,后一山则以楷书为主,三山的摩崖所书均为擘窠大字。
大字摩崖书法的书写状态和书写环境完全不同于书斋案头。它写刻于大自然之中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。作为环境艺术,摩崖书法具有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,有赋予环境视觉秩序的能力。而由于其写刻于大自然中,受自然环境约束,较之书斋案头难度陡增。康有为曾论写擘窠大字之难有五:“一曰执笔不同,二曰运管不习,三曰立身骤变,四曰临仿难周,五曰笔毫难精。”擘窠大字因难度大故成功者较少。
李一克服了种种困难,建立起了个人独特的摩崖创作方式。其创作时,腰系长绳,手捉巨笔,攀登于崇山峻岭,挥笔于悬崖峭壁,与天地对话,与自然相融。其书刻的窠擘大字,凝重而不失飘逸,力求摩崖书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。李一的写山创作,拓展了当代书法的表现领域,对于当代书坛有着独特意义。
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25公里处,原名龙门山,因山有二峰对峙,状如石门,故名。右侧的胜涵峰为全山主峰,海拔406米,有水雪洞、蟠龙洞等二十四景,尤以石门月霁为胜景。山上有孔子学《易》处,子路宿于石门处,李白、杜甫燕集处等遗址。再加之孔尚任先生隐居及传说逸闻,更为景区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。
李一以和孔尚任七律,歌颂石门山的人文及自然。曲阜石门山《追和孔尚任诗》摩崖书刻于自然山体,崖壁坡度70度,表面凹凸不平,正文高9米,宽4.8米,款高4.47米,宽2.76米,总面积约60平方米。
左:曲阜石门山《追和孔尚任诗》摩崖实景;右:曲阜石门山《追和孔尚任诗》摩崖实景拓片
左:曲阜石门山《追和孔尚任诗》摩崖实景局部